当前位置: 首页 > 巾帼风采

她那美妙的歌声

来源:岳阳女性网 发布时间:2014-06-10 12:00 浏览次数:1

1980年,张卓出生于洞庭湖畔的湘阴,住在电大院子里的父母,一个喜欢拉拉二胡,一个喜欢听听京剧。也许就是父亲的音乐基因遗传给了她,铸就了她的音乐天赋。父母把钟爱倾注在张卓成长的道路上,引导她从小学习书法、绘画、音乐,后来又从师湖南师大余开基教授学习声乐。在教授的指点下,不久,张卓从气息运用、声音位置、发音吐字、艺术表现都步入了声乐要求的正轨。在岳阳市的一次艺术节文艺表演中,她的表演获得一等奖。1998年从湘阴一中毕业后,张卓考入西南大学音乐学院,师从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淑华教授学习声乐。张教授在精心培养的过程中,注重提升其审美能力,引导她从中外音乐、文化、美术作品中去发现、领悟美的要素,滋养艺术心灵,逐步学会用自己的音乐语言表达真善美。2000年4月,张卓参加全国(步步高杯)青年歌手大奖赛,获重庆赛区一等奖,并被重庆电视台选送晋京参加了全国大赛。2000年10月,她参加了“中华56个民族世纪大祝愿”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,她的独唱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,以柔美、甘甜、浑厚的女中音征服了观念,获得广泛好评,重庆日报、重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作了突出报道。

2001年5月20日晚,重庆大学风雨操场灯火通明、人声鼎沸,在全场近万名挥舞荧光棒、手摇五彩旗的大学生的欢呼声中,“晚报杯”重庆市大学校园歌手(歌曲)大赛揭开了神秘的面纱。在歌剧《塞乐维亚的理发师》的音乐声中,张卓款款走上舞台,她酝酿着情绪,全身心地进入角色。她的演唱盛情充沛、处理细微、刻画出饱满鲜活的音乐形象。情绪激昂的张卓,歌喉婉转,时而如涓涓溪流,时而如滔滔江水。当《美妙的歌声随风荡漾》一曲终了,评委们亮出了全场最高分:9.76分。顿时,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重庆晚报以《张卓:获得最高分的湘妹子》为题,对大三学生、获得专业组一等奖的张卓作了专题报道。这是张卓在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起点。

2001年7月,张卓参加全国“推新人”大赛,以得分第一而荣获重庆赛区“十佳称号”。张卓不断在国家、省、市、校院级各类比赛中频频亮相,自如地运用汉语、意大利语、法语及德语演唱各类风格的歌曲,项项获奖。2002年4月,她与另一同学在西南大学音乐厅举行了独唱音乐会,在重庆音乐界引起了强烈反响。2002年5月,她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“好猫杯”中国西部民歌演唱大赛并获得专业组银奖。这一年6月,她参加“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,获“重视传媒”杯重庆赛区专业组一等奖,并于7月晋京参加全国青年歌手大赛。同时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,成为一名专业歌剧演员,从此步入了培养青年歌唱家的殿堂。

在中国歌剧舞剧院工作几年来,张卓在艺术道路上得到了余隆、梁宁、徐沛东、田玉斌、廖昌永等各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,被他们赞为“乐感独到、感情细腻、技术扎实、有着丝绒一般美音美色、可塑性极强的靓丽女中音”。她先后参加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出的大型景观歌剧《阿依达》,在北京参演《拉美莫尔的落契亚》和音乐剧《花木兰》,在北京和日本参演中国歌剧《杨贵妃》,在香港、澳门分别参演《瑶姬传奇》和《罗密欧和朱丽叶》,在内地多个大城市参演《八女投江》。她还在国家大剧院第一届“交响乐之春”大型多媒体交响音画《长江》中担纲独唱,在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出的大型交响音乐会《图兰朵》中担任女中音领唱。参演主演了《茉莉花》、《费加罗的婚礼》等国内外多部歌剧、音乐剧作品。参加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文艺晚会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、全国政协团拜会等演出。她多次在人民大会堂、全国政协礼堂、民族文化宫大剧院、北京保利剧院、香港文化中心、澳门艺术中心等重要场合参加演出,张卓作为重要演员受到广泛好评。这些演出涉及大型交响作品如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的贝多芬、冼星海等的作品,与北京交响乐团和德国国际爱乐乐团合作的众多中外经典作品。特别是2005年参加德国“新声音”国际声乐比赛获奖后,德国专家Gustav Kuhn评价说:“她真的是用心在歌唱,她美妙的声音与她的情感融为一体,我被她的表演感染了。她将是非常有潜力的中国歌唱家!”西班牙著名声乐大师贝尔冈扎评价说:她是“真正用心灵歌唱的艺术家,她的音乐使人感动和陶醉”。

2009年,是张卓歌剧演艺生涯中的重要一年。这一年,由中国歌剧舞剧院、西南大学、岳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张卓个人演唱会,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落幕;芬兰YLE电视台夏季艺术节,她是中国内地唯一登台的女歌唱家;国家大剧院影剧节重点剧目中,《青春之歌》以其强大的演员阵容、全新的舞美理念、超一流的音效,给首都观众带来非同一般的视听盛宴。该剧由金曼、戴玉强等人饰演主角,张卓饰演白丽萍。该剧在国家大剧院、北京大学等演出多场后,受到一致好评,并被评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奖。让湘阴人回味的是,从湘阴走出去的歌唱家张卓,出演湘阴走出去的作家白杨的作品是巧合还是另有渊源。

喝湘江水长大的张卓,始终不忘家乡。县委、县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,她献歌了;母校湘阴一中百年校庆,她献艺了。她用歌声回报养育她的这片土地,回报父老乡亲,在家乡寻找艺术的根。

寻常百姓家生长的张卓,始终心系社会。“湖南临湘赈灾义演晚会”,她从北京专程赴演;中央电视台“玉树抗震救灾募捐电视晚会”,她动真情感召观众。她用心血奉献于公益慈善事业,感恩于这个社会,向社会探求艺术的源。

歌剧是一种综合艺术,青年歌唱家的艺术追求永无止境。在忙碌的排练、演出之余,张卓见缝插针,不断阅读、学习、研究,从文学作品中挖掘精神内涵,提升审美趣味。她正在攻读音乐学研究生,提高理论修养,力求创造日臻完善的艺术形象,带给人们更美的享受。祝福张卓。湘阴人在期待。湘阴人期待她那更美妙的歌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