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朋友是件很复杂的事,需要花时间学习、经营和维持,孩子也会出现人际障碍,这不是单一因素所造成。大致来说,可从“后天环境”与“自身性格特质”两大项来剖析。
“后天环境”方面,首先面临的是“缺乏交友对象”,因家庭结构变小、推动过往大家庭亲朋好友常往来,及街坊邻居在外玩耍那样自然的环境,孩子的休闲时间常用在看电视、玩玩具和打游戏机上,没机会与同龄的小朋友互动,学习应对进退、施与受,也不善于和他人分享。
此外,“缺乏同侪间的话题”也是人际疏离的原因。因家庭环境、父母要求的不同,孩子接触的兴趣也不一样,朋友间的话题便开始产生歧异,但孩子在求学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同侪肯定,最怕有“朋友会的我不会”“朋友说的我不懂”的疏离感,这样的疏离,或多或少会造成人际关系的障碍。
除了后天环境,孩子遇到交友障碍的最大原因就是“自身性格特质”。个性绝对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主因,有的孩子害羞、没自信;有的孩子希望获得肯定,却常比较、看不到自己优点;有的孩子太强势、不懂分享、不肯妥协;有的则个性太冲动、不能忍受挫折。
其实,父母可以为孩子营造交友的环境,比如安排孩子参加夏令营、冬令营等活动;与几位年龄相近的孩子一起游玩。孩子不但能学习跟父母以外的长辈相处,也有机会接触不同背景的小朋友,开启另一层结交朋友的机会,而家长间也有共同分享的话题,这方法对孩子及家长的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助益。
孩子的生活圈狭小,父母需要花时间帮助他们学习交朋友,家长应化身为孩子的朋友,陪孩子一起玩乐,在玩的过程中,参与孩子的人际关系,让他们了解如何跟朋友应对进退、分享等,也能弥补儿童社交环境不足的缺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