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家庭工作

欺骗式教育打脸父母,揭开多少人不敢说的隐痛

来源:岳阳市妇联 发布时间:2019-09-06 10:03 浏览次数:1

最近有位父亲在知乎上求助:为了鼓励孩子学习,自己曾允诺给孩子的游戏充值500多块。结果孩子真的有进步,他却犯了难。问题发布后获得800多万次的浏览,引发了网友回忆和“控诉”。

在他看来,给小学生游戏充值是“害了他”,不如把钱用来买书或者去游乐园。于是这位父亲开始后悔,当初允诺得太干脆了。不是心疼钱,就是不情愿把钱给充值到游戏里。

1.忘不了的童年“阴影”

爽约,父母有自己的一套。以后再说。从被允诺时的满怀期待到被爽约后的失望,这其中的“坑”,都是父母亲手挖的。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被骗的经历:

这确实是许多父母“对付”孩子的通用模板。电视剧《少年派》中,林妙妙和父亲约定,如果考试进步了,就有1000元奖金。

为了这份奖励,林妙妙“连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”,也确实进步了。但,奖金缩水了,变成了100。

既然努力学习是这样的“下场”,林妙妙彻底自暴自弃了:

网友说,虽然长大后已经完全可以自己来买这些想要的东西,却永远忘不了家里人的欺骗。

前段时间,一名小学生手拿奖状,嚣张到“六亲不认”的步伐走红网络。原来,他和妈妈约定,只要期末考到90分以上,就买单车。拿着奖状,妈妈带他去买了车。视频评论区,点赞最多的网友说:这个家长真讲信用,说买就买,小时候我都被骗大的。

父母和子女有着天然的纽带,血缘关系带来信任。不过,这份信任,也是有进度条的。约定的奖励不光是物质满足,那更意味着父母的肯定和尊重。

2.欺骗式教育有多可怕

“孩子还小,什么都不懂,不能太惯着他。这么点小事,过段时间就忘了。”正是因为他们还小,心思单纯,更难对“空欢喜”释怀。

《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》显示,在四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中,“答应孩子的事情做不到”位居家长不良表现榜首,其中八年级学生中,家长不守信行为占到了63.7%。

报告还显示,父母居孩子最崇敬榜样第一位,影响力远高于老师。

◆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信任

随意承诺,从不兑现,孩子的期望只能一次次落空。

被骗后不再相信大人的“鬼话”。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“习得性无助”,指一个人经历失败和挫折后,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和行为。在承诺这件事上,这个道理同样适用。爽约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:我的父母是不信守承诺的人。久而久之,即使父母再做出其他承诺,孩子也不会再抱有期望,因为“反正不会是真的”。“对于孩子,我们做了什么,远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重要。”是失信的家长,想要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,会丧失说服力。

◆孩子学会撒谎

父母不诚信,是在“教”孩子欺骗。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,会下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。

3.好的家庭教育都相似

做不到不要轻易许诺、许诺了就要尽力完成。《朗读者》中,李亚鹏的一段话很有触动。女儿李嫣在他45岁的生日时,写了一封信给他,信上提及希望爸爸能够戒烟。

读完信后,李亚鹏很感动,却对女儿表示抱歉:“爸爸将来有一天一定会做到的。”董卿问他具体是将来的什么时候。不敢轻易给孩子许诺的李亚鹏认真回复道:在不远的将来。

喜欢用“言出必行”教育孩子的父母,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。